原创 2020-05-08 09:30 移动端访问

回归本真之美——读刘卫的诗集《大地的乳汁》

作者:流河

大地的乳汁

 

图为刘卫的诗集《大地的乳汁》

刘卫诗集《大地的乳汁》摆在案头已有月余,稍有闲暇便会翻开细读。时间是零碎的,但对整本诗集的阅读体会却有一脉相承的延续。阅读刘卫一定数量的作品之后,我在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:作者的某首诗歌、某个段落或某篇作品中的某个意象会像老友一样,时不时浮现心头,让我会心一笑,或若有所思,或感同身受,这种体验无疑是美好而又纯粹的。

就写评论而言,专业评书人和普通阅读者,大抵会有不同的维度,我不是专业评书人,因此更多的只是陈述一些内心的感受。诗歌的真诚、语言的通透性、诗歌的意象之美以及读完之后给我带来的联想与思考,是我读诗比较关注的四个维度,在我读网络诗人的作品时,只要作品有以上四个维度中的一项,我就会点赞,就会觉得这是一首好诗,而刘卫的诗集,这几个维度都触动了我,我喜欢汪国真的昂扬与超脱,北岛的深度与质地,顾城的扑朔与无邪,路也的纤柔与真诚,这种喜欢,与所谓诗歌形式的突破与否无关,与诗歌的艺术呈现手法无关,与其社会价值和意义无关,甚至与诗歌的内容所呈现出的整体感觉是否美丽也无关。我读诗歌,必须要有强烈的共鸣,内心要留有愉悦的感受,刘卫的诗显然都打动我了,对于这样能撞击心扉的诗歌,当然不可辜负。

感同身受的真诚。作品的真诚和做人的真诚在刘卫身上,体现得很全面。我算是认识刘卫,但远不至熟识,见过一两次面。即使加了微信,也只偶尔会在她发的朋友圈中点赞。知道她为了推荐湖南诗人,连日辛劳,收稿审稿,不辞辛苦......学会一有诗歌活动,她常常忙得焦头烂额;遇到好作品,她像是遇见了希望,内心绽放春花般灿烂的欣喜;而遇到千篇一律的辞藻和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,她的春花又会突然蔫了下去......总之,她是率性而真实的诗人。退出工作岗位后,她全部的业余时间用来写诗、画画、写小说、做公众号。她在人前笑得很灿烂,我也见过她在人后的哭,那是在一次诗歌颁奖大会上,她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,蜷缩在会场的一个角落里哭,哭得舒展,平静如水......正如她自己说的,文字于生活是内心的甘甜,文字于血液是高贵的境界,她是贴着大地前行的,心性融于作品中,给她自己愉悦的同时,也让她常常陷入孤独与思考之中,进而常常无意识地将自己归为“卑微”。当诗歌的高贵与诗人的“卑微”撞在一起,就形成了耀眼的“火花”,这样的火花因为真实、真诚而让人感同身受。

在《大地的乳汁》诗集中的第一首诗歌《出走的村庄》,她这样写道:

孩子不认识庄稼和牲口

切菜,刀法纯熟

搀扶老人,动作麻利

他们看见我,目光凄迷

仿佛屋脊上长出的青苔被阳光腐蚀

城镇化席卷农村,这在很多地方已是常见之事,见怪不怪。诗人以孩童的视角为切入点,写到“孩子不认识庄稼和牲口”,言下之意是祖辈留下的水田旱地被逐步征收之后,传统的农耕文明渐次退出历史舞台,而作为下一代的孩子“切菜,刀法纯熟”、“搀扶老人,动作麻利”,没有半句赘语,直言祖辈流传下来的土地可能已另作它用,但农人的本分、骨子里的基因还在,语言中透着无奈,又有些欣慰。“他们看见我,目光凄迷,仿佛屋脊上长出的青苔被阳光腐蚀。”。目光凄迷是人们面对未知事务时的常有表现,作者真实地刻画了失地农民的精神状态——村庄已经“出走了”,土地已经被征收了,传统的生存技能没有了施展空间,即便仍有勤劳、善良、孝顺、憨厚的优秀品质,可是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?幸好阳光不仅能“腐蚀”,还能催发新生,诗人以“青苔”为隐喻,有关于青葱、年轻的留白,无意之中透露出“新生”的希冀和期盼,发人深思。

她的诗,无心批判,也无力救赎,只是自然而然地陈述,用简单、真实的白描法,却写出暗涌的张力,体现出诗歌的“本真”之美。诗人的这种质朴与真诚几乎贯穿了整本诗集,几乎每一首诗都是真实地生长于大地的一颗小树,有的青葱,有的笔挺,有点根深叶茂,有的直耸云天。——没有一首是飘忽的,没有一首是脱离大地的,读着,可以闻到泥土的气息,给人真诚、踏实、厚重之感。

语言的通透性。有评论家说诗歌需要讲究“语言美”、“音韵美”,这既是诗歌的“歌”字所包含的内在要求,也是现代诗歌“回归阅读”的必要。现代诗作为汉语修辞发展的新探索,虽然不要求押韵,但读起来应该有婉转回旋的韵味,给人愉悦的感受。幸好,与当下许多神乎其神的所谓“深邃”、追求“唯美”、华而不实的诗歌相比,我又从刘卫的作品中读到了以上这些这特质。如她写《大海的样子》(摘段):

大海的样子,是卷起来的样子

大海,在卷起来之前

也曾挣扎过

海底的火山、岩浆及生物活性

也曾埋怨过

大海,要在脆弱的地壳表面

做好蔚蓝的海

大海,要在海啸来临之前

释放风的时速,雨的点数,浪的度数

......

读着以上的诗句,看似没有古诗那种押韵和对称,但是诗歌内在的旋律感和节奏感非常明显。如“也曾挣扎过”和“也曾埋怨过”的对仗;如风的时速,雨的点数,浪的度数这种排比,让人读来朗朗上口,加上诗句所展现的画面感波澜壮阔,给人辽阔的想象,极具艺术张力。

整本诗集读下来,我发现刘卫的很多作品都特别讲究精炼、形象,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,这或许是因为诗人天生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,或许是因为女性对节奏感特有的敏锐,总之,这些文字使人读来心旷神怡,如饮甘饴。

诗歌的意象之美。现代诗的所谓意象,就是感觉、情绪、知性的形象表现,这常常作为衡量一首诗歌作品的重要标准,一位高明的诗人,常常无需刻意去构建意象,或者说无意识就会将关联的意象融于到自己的作品之中,或给人辽远高阔之美,或给人绵长回旋的遐想,让人读来酣畅淋漓。如:《把我框在画中——在黄果树瀑布》(摘段):

一天,你在画框中练习腾飞

瞄准蔚蓝的天空

瞄准吐翠的青山

瞄准我,以及往南往北的游人

一天,你抖擞精神,像个士兵

站立,劈腿,飞跃

......

其中,画框、蔚蓝的天空、吐翠的青山等是视觉意象;站立,劈腿,飞跃是动觉意象;练习腾飞、抖擞精神、士兵等是抽象意象(即作用于理智的意象),短短几句诗,各种相关的意象交加重叠,彼此联动,给读者以跌宕起伏、唯妙唯俏的冲击感,无形中构造了一个丰富的诗歌意境。如此来描绘黄果树瀑布,足见诗人的娴熟与老到,而对于读者而言,读到这样的诗歌,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熏陶的心历路程,可遇而不可求。

总之,刘卫的诗歌真诚、柔美、空灵,技法娴熟、风格多变,意境深远。诗人常常把自己置身于“卑微”的位置,以紧贴大地的身姿,去审视自然、审视人性、审视世俗,使人清醒、反思、自我明净。我想这也许是她给自己的诗集取名叫《大地的乳汁》的原因吧。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诗人,她站在“大地的前线”,“听得到草木的声音”,以此角度,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她的作品总是具有那种高尚、独立的情操,为何我们总能从她的文字里读到甘甜、美感与精神的慰藉。她的诗歌如母亲的乳汁一样,纯正、干净、营养,集人间之大美。

试着走入刘卫作品的诗境

常语说:境由心生。我想借此以“诗由心生”来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:

冬天,湘西南的远山

是墨绿的

红丘陵上空燃烧的火焰

是墨绿的

......

而我,努力扎根脚下的土地

即使遇上严冬

枯萎自己

也要坚守茅根的本性

只爱春风

吹我一生又一生
......

——《站在田埂上》

试想一下,一位生于大地、长于大地的女子,一袭长裙立于辽阔的四野,远山墨绿,云霞墨绿,脚下的土地沉默不语,青山丰盈、河流丰盈、草木丰盈,虫鸟丰盈,岁月一季接一季更迭,她肩扛烈日,身披月光,一直行走,一直行走,诗歌从她的心扉滚滚滑落......

这些纯净透亮的文字,就这样一首一首化茧为蝶,收在《大地的乳汁》里,多像大地的孩子——有的葱郁如树,有的清如流水,有的婉转如鸟鸣,有的宽广如旷野......汇聚一起,终成大器,而诗人本身,“坚守茅根的本性”、“深爱着春风”、“一生又一生”......

如此佳作与为人,我们怎能不爱?

2020年5月6日

作者简介:流河,湖南浏阳人,主张诗歌应关注现实,言之有物,提升人性,回归阅读。

关于诗集《大地的乳汁》及作者:刘卫,女,湖南邵阳人。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全委、诗歌委委员,现为湖南省诗歌学会办公室主任。受业于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语言学教授、文化学者成其昌(常江)先生。有诗歌、散文、小说等文本多次荣获全国征文奖。已出版专著:《一只飞翔的鱼》《火光中的尘埃》《纸日子泥日子》《尘子诗歌集》《大地的乳汁》等5部。

有喜欢刘卫诗集《大地的乳汁》的朋友,可加微信aaaaaliutao索取购买方式,诗人签名版快递到家。

现代诗歌网稿酬及版权声明:

现代诗歌网为原创现代诗歌交流平台,尊重原创作者之一切合法权益,欢迎分享,但如欲转载至其他网站、公众号或使用本站发表之原创作品,必须征得原作者许可。

A、投稿者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,下方有现代诗歌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,发布于现代诗歌网的诗歌稿酬以打赏为主,优质原创诗歌将发布于微信公众号,有打赏者有稿酬。

B、作品发出一周以后,结算稿酬。

B、稿酬分配比例提高到四六:平台百分之四十,作者百分之六十。

D、当发表作品涉及二个以上作者时,稿酬分配按平台留百分之四十,作者按篇数平分余下的百分之六十。

投稿邮箱

xdshicom@163.com

欢迎投稿:我们尊重每一首原创诗歌,深信所有字符经过心灵打磨后都饱含深情。长期征稿,所有投稿作品均将发布于相关平台。欢迎赐稿!收稿微信号(长按复制):aaaaaliutao

现代诗歌网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最新评论